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影評

總體評價(普通、傑出、精湛、完美):傑出

有人曾問我什麼是電影的浪漫?我立刻想到浪漫愛情的電影大多數都涵蓋兩者;否則怎麼會被歸類在浪漫愛情裡?但是在《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使我對浪漫愛情有了更深一層地見解,其中當然不乏精闢的情節,以及富含大量文學的台詞與對白,就像《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中所呈現的故事。編劇薛曉路、焦華靜完成了一部文字精粹、華麗、反饋移民美國華僑思鄉之情外,以及令人費解的愛情故事,所有的橋段就像一種獨特的浪漫,我們可能無法在華語電影以外的範疇看見,因為薛曉路與焦華靜透過《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完成了只有華語電影獨有的愛情與浪漫。

其實,現在的電影多半不會訴求台詞對白一定要華美、正式、瑰麗、高雅,畢竟觀眾是來看電影;不是來看小說,但劇本中的文字能給觀眾帶來距離感,無償不是一種壞事。但總不可能讓一位沒有受過教育的角色,開口說出流利又難懂的文言文,不僅不符合角色特質,我們也不好理解。

文學裡的世界充滿著浪漫、電影的世界則充滿了動態美,但如果能使電影的呈現也能包含文學詞句的浪漫,那電影是否也能有文學的浪漫?影像與聲音沒有限制,因此涵蓋在其中的故事也不會有限制。倘若以我們習慣的說話方式來看《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則可能需要一些國學常識,相對而言也比較有難度。

我們不用擔心對白會難到我們看不懂,雖然需要部份國學,但台詞有深有淺,其中又以淺的部分居多,因此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不會覺得電影太過困難。但當中所使用到的詞藻相對比較隱晦,我們才能從中體會劇情的韻味。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是一則相當特別的故事,講述了分隔兩地、從未謀面,因為一本愛情小說『查令十字路84號』(84 Charing Cross Road)而以傳統的書信相遇,兩人互相通信所編織的浪漫與愛情,電影的故事也是為了紀念『查令十字路84號』與其作者海倫·漢芙(Helene Hanff)所以大部份的對話皆以傳統書信的獨白互相交叉來完成。

同為導演的薛曉路則將讀信後對於本人的想像有傑出的呈現,並且使用許多個長鏡來展現一個人讀信後所感受的孤寂,卻又因為能想像信中對方的模樣而感到激昂與興奮,在閱讀信件的的部份利用長鏡,所呈現出的矛盾則是薛曉路導演相當出色的一點。

女性導演薛曉路的長鏡沒有太多技術或高難度動態構圖,則是強調演員的情緒,從她的凸透鏡中,能清楚感受湯唯、吳秀波沉浸在文字文學的想像,透過兩位我們能不斷回味,以及發現現行的電子郵件雖便捷了資訊傳遞,但不像紙張能將我們的感情寄給對方,大量的書信往來成為電影的核心,而書信本身也是一種文學的浪漫。

圖片來源華映娛樂

Join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