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三個階段解析詹姆斯·麥艾維飾演的野獸人格
我試著去思考每一種人格的特性,這相當耗費精神,但寫起來很有趣。野獸的出現在於獲得認同與肯定,現代心理學曾提到:每個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或認同,野獸的出現也呼應了這個概念,或許也呼應了我們:若要有效抵制暴力,就從認同他人開始。
從原創內容出發,讓觀眾看到由台灣獨立自製的故事,我們可能不願製做屬於自己的文化,而Screenwriterleo 編劇人生則希望以原創數位內容做出改變,創造屬於台灣的作品。
我試著去思考每一種人格的特性,這相當耗費精神,但寫起來很有趣。野獸的出現在於獲得認同與肯定,現代心理學曾提到:每個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或認同,野獸的出現也呼應了這個概念,或許也呼應了我們:若要有效抵制暴力,就從認同他人開始。
麥艾維的其中一個人格──凱文一樣爆發時,這就是對暴力與鄙視的反撲,為什麼麥艾維要找三位看起來無害的少女,因為她們被過度保護,過度保護所產生的鄙視最為強大,因此才成為凱文的糧食,而凱文這個人格就是以吞噬安逸為目的。
一般人的歧視眼光是因為自己做不到,所以才會出現歧視與傷害。當鄙視達到臨界點便會形成反撲,這也是為什麼第24個人格正在形成,這是對鄙視與歧視的反撲。一個角色必須要演出多種人格,這是一種表演上的挑戰,不過詹姆斯·麥艾維非常成功地演出每一個人格,不僅層次分明,更像一個獨立的個體,這點也是《分裂》中相當精彩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