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鶼鰈:影評與劇情解析──我們在二戰中越演越愛

觀眾您好,為了推出更好的內容服務,Screenwriterleo 編劇人生中的影評,將分為兩種:第一種僅包含電影評價,此影評乃服務需快速選出該看哪一部電影的觀眾,不希望因提到過多故事劇情而破壞了觀影感受。第二種則會包含評價與劇情及故事的討論與解析,此種影評則給予看到喜歡的電影後,想得到更多劇情解析的觀眾。本篇為第二種。

在《走鋼索的人》(The Walk)之後,導演勞勃‧辛密克斯(Robert Zemeckis)帶我們看見一則淒美的愛情故事,不僅回顧了二戰期間的諜報懸疑,以及戰火下的真摯愛情。我在影評中時常提到:導演的工作在於紀錄影像中的情感,而辛密克斯的影像中──沒有一刻不是動容的。看完《同盟鶼鰈》(Allied)真得會讓人感嘆:有多少人因戰爭而相愛?有多少人因戰爭相愛後而被拆散?這就是他們的故事,在二戰裡越演越愛。

編劇評價(普通、傑出、精湛、完美):精湛

這是一則史詩、淒美、大膽的寫實愛情故事,會讓人好奇是否改編自小說;完全不是!這是來自編劇史蒂芬‧奈特(Steven Knight)的原創故事,奈特用了一種獨特的角度來說二戰中的諜報人員的愛情,男女主角因任務而相遇、相愛,但當愛情卻可能危及到軍機時,就必須將它摧毀。

麥斯(布萊德‧彼特飾)不僅是一位飛行員,同時也是一位情報員,他奉命前往北非戰線,執行暗殺任務,而他的同伴是來自法國的女情報員,他們必須潛入一場晚宴,槍殺納粹高層。為了使所有人相信,他們設定自己是一對法國夫妻,因此越演越愛。

其中奈特寫下了一些有趣的隱喻,例如:麥斯的假冒妻子──瑪莉安納(瑪莉詠·柯蒂亞飾),跟他說:『要讓人相信,不僅是動作像,而是要放感情。』這點就像演員,如果要讓觀眾相信角色與故事,就必須放感情,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瑪莉安納與麥斯已愛上對方,但因為使命與戰爭而不斷壓抑。

暗殺前的輾轉難眠,一同來到沙漠看日出,兩人很清楚可能活不過今晚,為了躲避沙塵暴而上了車,這時才放下所有,承認自己愛上對方,也發生了可能是人生中最後一次的性愛。沙塵暴象徵戰爭、情報員隱喻成演員,雖然成功暗殺,但沙塵暴依舊侵襲這對情人,而故事從這裡才開始。

麥斯帶著瑪莉安納回到英國生活,兩人正式結婚也有了一個女兒,然而瑪莉安納卻被質疑是德國間諜,麥斯對此開始追查,她到底是真得愛他,還是一切只是任務而配合演出?

奈特在故事的流暢、情節運用、懸疑掌控,皆紛紛展示了《同盟鶼鰈》史詩與淒美,充滿情感與力道,雖然故事不是史實,但真得就像二戰中難以被揭發的真相。

導演評價(普通、傑出、精湛、完美):完美

勞勃‧辛密克斯仍不失水準,他的鏡頭是相當溫順,不同於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的鏡頭總是有緊張感,雖然兩位都相當愛用長鏡,卻完全是兩種味道。如果是史蒂芬·史匹柏來導《同盟鶼鰈》,在猜疑的諜報部份,就會非常緊張;不像我們所看到的溫和與紀實。

若稍稍回顧《走鋼索的人》,大概也就能體會辛密克斯的風格,他會將鏡頭的主體放在故事,透過故事中的情感來打動觀眾,這點相對不煽情,或許少了幾分戲劇效果,但這會使故事非常真實,因此才會說《同盟鶼鰈》就像歷史。

長鏡加上運鏡,總是能帶給觀眾驚喜,電影剛開始就是將近三十秒的長鏡,夕陽場景慢慢往下移,伴隨著麥斯降落,在沙漠上行走,看到一台車,似乎是來接應他,但是為了以防萬一,麥斯將手放在槍上,確認不是敵人後再上車,這一系列的動作也是三十秒左右的長鏡,長鏡讓電影相當高竿。當鏡頭沒有結束,觀眾會有所期待,而辛密克斯將故事與情感全都放進了長鏡中,使我們能同時體會兩者,使《同盟鶼鰈》的所有影像無比完美。

演員評價(普通、傑出、精湛、完美):精湛

布萊德‧彼特(Brad Pitt)與瑪莉詠·柯蒂亞(Marion Cotillard)這對組合還真得是第一次,在《同盟鶼鰈》前,我真得從來沒有想過這對演員會放在一起,但還好有《同盟鶼鰈》否則還真得不會知道這一對會這麼搭。兩位都是妥受肯定的演員,角色都在壓抑自我,因此如何從這點來交織愛情?兩位給我們的答案是:無論如何都要試一次。

暗殺成功後,麥斯決定向瑪莉安納求婚,所以才在逃離的途中跟她說一起去英國生活,兩人如釋重負的面對自己,當麥斯追查瑪莉安納是否為間諜時,他深信她是清白的,麥斯的左右為難,這種情愫確實很難說清楚,可能真得只有進電影院體會一次,才能感受到角色間越演越愛的韻味。

總體評價(普通、傑出、精湛、完美):精湛

不煽情、很紀實,這大概解釋了《同盟鶼鰈》的調性,史詩又淒美、編造的事實,更概括了故事、壓抑中的愛情尖峰,也敘述了男女主角的矛盾。我非常喜歡《同盟鶼鰈》帶給我龐大的缺憾,缺憾讓這則愛情故事完整打進我心中。

圖片來源UIP

Join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