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人生】刺客任務 殺手47:成就一位新銳導演

一部電影重新啟動,會給予多少觀眾失望、希望,這點應該是所有電影工作者與熱愛電影的觀眾,歷久已來無法破除的難題。如果一部知名的漫畫改編成電影,三番兩次的重新啟動,不僅歷經李奧納多‧迪卡皮歐的好朋友托比‧麥奎爾的演出,再加上飾演《社群網戰》地安德魯·加菲爾德,現在又確定了一位年輕的新演員湯姆‧荷蘭飾演再度啟動一次地《蜘蛛人》

《蜘蛛人》給過我們的風風雨雨,現在回想起來卻不如當時地清晰。但是電影不是只需要演員就能給觀眾精彩至無法超越的成果,因此我們需要導演,透過導演的一系列的規劃來看見故事。有時,選擇導演比選擇演員還要困難許多。然而《刺客任務:殺手47》卻是一部相當大膽的作品,因為執導地是一位來自波蘭,隨後跟著父母移民到德國的亞歷山大·巴赫。

亞歷山大·巴赫姓氏與德國音樂家巴哈相同,因此非常巧合地:巴哈導演的分鏡附上了一種特殊的流暢,由於《刺客任務:殺手47》是他的第一部電影,第一步作品就可以執導長篇,這應該是所有導演夢寐以求的機會,而巴哈也更加緊握這可遇不可求的時刻,他的畫面,使《刺客任務:殺手47》動作場景展現了巴哈導演的調度的成功。

巴哈寫過B小調彌撒以及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而《刺客任務:殺手47》的導演巴哈,也在動作畫面的緩緩顯現了奇特地韻味。他的分鏡有時像個小調呈現了動作場景的黑暗,而這項黑暗會快速地牽動後續地大型場景,此時就像個大調,主角帥氣地手持雙槍,所向披靡的殲滅所有敵人。

若大調是一音樂中基本的結構,那巴哈導演在主要的飛車追逐與激烈槍戰中皆帶出他獨特音樂氣息,於大調轉入小調,再由小調帶出另一項大調。飛車場景主要角色的槍聲,導致另一位主要角色的轉變,再經由轉變來陳述另一項劇情架構,如此我們便可以從中比較與揣摩架構上地不同與差異。

如果巴哈導演將《刺客任務:殺手47》呈現地像一部交響樂般地詩篇,那應該是有史以來實驗性質最重的商業電影。然而導演仍隱約地帶出這項概念,便促成帶有音樂概念的動作場景呈現。交響樂團中的指揮,他的工作與導演相像。控制音量、指示節拍,指揮也會需要如同導演的調度能力,如此才能精準控制音樂地演奏。

拍攝現場層出不窮的問題,就像演奏時音樂出現的失誤。電影需要大量的時間拍攝,交響樂需要海量地練習。進而完成需要高度默契與配合地呈現。因此巴哈導演的第一部長篇電影《刺客任務:殺手47》就展現不焦躁、不混亂、不拖泥帶水的流暢,這點不是每一位導演都做得到。

雖不是每一位導演都需要做到良好的調度,根據導演性質、風格不同,會於畫面呈現導演突出地優點。有些導演強調畫面的敘事力、有些導演強調畫面的主題、有些導演則希望能夠在畫面中加入一定的實驗性質,當然不論哪一類,皆需要能於現場指揮與掌控的整合能力,使與你一起工作的同仁知道你想要呈現什麼。

調度相當難以透過最後我們看到的版本發現,畢竟那是導演中理想的畫面。若以混亂的方式呈現,那也會是一種獨特地意境。然而巴哈導演利用調度將焦躁、混亂一併屏除。他呈現出迅速地飛車、華麗的槍戰,如此我們才會看到不同流暢地呈現,他以優秀地調度,來成功堆砌《刺客任務:殺手47》同時展現了自己的執導風格。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

圖片來源二十世紀福斯影業

Join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