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人生】舞動芭蕾夢:我們該如何去看一部紀錄電影?

這是兩個大問題,台灣──沒有太多芭蕾的表演,甚至連培育芭蕾舞者的機構都都少之又少。再來,紀錄片──紀錄片的形式在電影中鮮少被採用,當兩者合在一起,我們該如何去看《舞動芭蕾夢》

如果我們單看芭蕾或紀錄片,其實,門檻會比我們想像高出許多。芭蕾──那是一像用身體表達的藝術,舉手投足中,情緒、美感、劇情、藝術都一一呈現在舞台上,而觀眾對於這類表演,要將感性完全打開,才能看見芭蕾的核心。

紀錄片──那是一個想要告訴大家的影視日記,透過影像的紀錄,我們能看見每一個細節,從生態、習性、行為,去發現一個被述說的物件。如果我們不開起理性去思考,那我們什麼也得不到。

當我們將兩者結合在一起,那會是一個用電影包裝的形式,紀錄電影不僅包含了兩種優勢,也將門檻降低,我們才能看到紀錄者同為導演的概念。這相當重要,因為我們透過《舞動芭蕾夢》才能看到追求芭蕾夢想的男孩們。

紀錄電影,不像紀錄片需要超脫的理性、不向芭蕾表演需要極富的感性,而是將兩者同時並用,去觀賞的電影。這也是我不斷推廣的運用理性與感性去感受電影。

然而,你會發現每一部電影要使用的程度也不同,這是一種對電影感受的前進,這也提及我之前說過的:看電影前把自己的思緒洗乾淨,如此才能看見電影。

《舞動芭蕾夢》中的所有演員皆是現在在芭蕾不斷前進的年輕人,導演紀錄了他們兩年的求學過程,他們每天都要練習,而練習的時數可能長達十個小時。伸展、雕琢基礎、將情緒放進肢體、美感,這些都是男孩們每天都要做的事,也是很冗長的過程。

【電影評論】舞動芭蕾夢:我們該如何去看一部紀錄電影?1

在導演的分鏡運用下,將每一個過程簡化、精煉,才會看到每一節點的核心,並且帶出男孩們在芭蕾之路的所有歡笑與辛酸,完整地搬上銀幕。將每位男孩學習芭蕾的動機與野心敘述地很精細,那不僅沒有劇本,也沒有演技。

而是發自於內心的陳述,因此使我們能夠很快地看見,男孩們在紀錄片上向我們傳遞訊息,我們不需要開起多大的感性就能接收到,他們在追逐的辛苦與觸及夢想前的堅持。

紀錄電影,我們的確很少接觸,但難度卻比我們想像的低出許多,我們不用害怕導演設計很難的分鏡、也不用害怕編劇的概念跳脫社會太多。紀錄電影,那是一個沒有負擔、輕柔的過程,輕輕地看、慢慢接受,發現你從沒有機會去關注的事物。

觀看其它影評請點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

Join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