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年看過的電影假設是50部,那大概有超過一半的電影會是作品改編。以現代藝術來說,將一部作品重新製作,也是一種創作,因為我們可以放上全新的概念,或是加上新的註解。
雖然重製不是完全原創;然而對於許多電影工作者來說:是一個較好的創作方式,能夠把別人作品剖析,使觀眾們有多一層見解,或是把作品以電影的方式說出來。
《魔角》將小說以電影的方式述說,說出了以一種男性的觀點。男性的觀點中:有許多事項極為負面,但那些都是走向完善結果所要經歷的過程,作者將此觀點放進小說裡,因此,這是一個真愛的故事。
這次由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擔綱演出的電影,這不是他首次擔任主角,他在10歲便獲得青睞主演《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總共8部的電影中,我們看著他長大,在他長大的同時,演技也跟著前進了。
或許,我們會說時間過得很快,才一轉眼的時間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從羞澀小男孩,轉變成有相當演技的演員。我們可能會一時之間適應不過來,。然而他在2011年的東尼獎,就已展現演技的提升,當你看完後,你就會知道。
東尼獎是美國舞台劇的權威,地位有如奧斯卡。所有參與演出舞台劇的演員都想進入那戲劇的殿堂。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已獲得多數認可,進入東尼獎,雖不是入圍,但他曾以《戀馬狂》使觀眾看見完全不同的演技面向。
而在《魔角》中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再次開啟新面向,這不同已往他所演過的角色。對於一位英國演員來說,要演出美國的角色,那是需要通過一項腔調上的訓練,因為好萊塢的電影不會希望觀眾聽到不習慣的腔調;除非是因為角色需求,才會有不同腔調。
他的確說得相當流利的美國腔,還有在角色上的詮釋,那不是《哈利波特》也不是《戀馬狂》裡的他。而是《魔角》給予他全新樣貌,我們會很驚訝,他能做出如此的呈現。
在編劇的設計中,我們能夠看見:編劇的設計使角色突顯出其重要與戲劇效果,這對飾演主角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而言,每一幕都是一個責任,因為如果無法完整詮釋出該有的水準,我們將會缺少許多對於劇情的感受,因此在選擇演出人員時,不僅要考慮雛型更要加上是否能扛起每一橋段的演技標準。
編劇利用強大的橋段反差來襯托出主軸的張力,這一項劇本設計使觀眾的情緒起伏有了相當大的轉換。劇本將氛圍導向忌妒、背叛、虛榮,最後完整帶出真愛,雖然負擔會稍微大,但這也是編劇對於劇情的設計。
而丹尼爾‧雷德克里夫不僅達到水準,更是以超越標準的演技來呈現這個角色。而在美國腔的雕琢下,使他更能展現角色的特質,從角色的設定來看:如果腔調不標準,那觀眾會很難引起共鳴。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的演技與演出成為《魔角》核心,我們的確因他進戲院,而我們也不會因他的演技而失望。同時將《哈利波特》的影子淡去,因為他演技的前進,我們也應隨之前進。
觀看其它影評請點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