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改編的昨品,通常會優先提到知名的《哈利波特》系列作或《魔戒》系列作,兩部都受到熱愛小說的讀者指控:電影改編刪減與再製皆違背了原作的劇情,因此給予電影相當糟糕的評價。 雖然電影相當主觀,但主觀意識應取決於觀影的的角度,而不是以小說來判斷電影,因為改編的電影工作者必須依據影像與聲音來完成電影,當文字轉化電影後,本質的不同,相對會缺少文字賦與故事的韻味,取而代之的是迷人的影像及奇幻的聲音。
在奧斯卡導演彼得‧傑克森的《魔戒》系列作裡,他其實希望能夠將小說中所有的細節全部影像化,盡可能呈現小說的一切。然而,當我們不考量電影的商業層面,給予彼得‧傑克森非常優渥的創作空間,讓電影的長度來到五個小時,仍後還是有轉化上的困難。
小說改編相對更注重導演,劇本的架構與雛形已相當完整,因此每一位觀眾將著重導演如何呈現故事。改編於大家耳熟能詳的「彼得潘」其原作乃根據蘇格蘭小說家、劇作家詹姆斯·馬修·貝瑞最為知名的著作「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改編,隨後這部劇作也由貝瑞本人將其小說化並命名為「彼得潘與溫蒂」
如此,我們可以得知《潘恩:航向夢幻島》根據知名的兒童文學改編,由擅長英國文學的喬‧萊特執導,確實在適合不過。他曾執導《贖罪》這部電影入圍多項奧斯卡,而《贖罪》可算是現代經典文學,雖然萊特沒有以《贖罪》入圍最佳導演,但是在敦垮爾大撤退的長鏡及攝影機運動,再再顯示出執導文學作品的實力,因此他給予《潘恩:航向夢幻島》的影像中,皆富含了我們意想不到的畫面創意。
電影中各項奇幻的設定中,喬‧萊特不僅保留住原作的概念,同時增加了的強度,不僅是夢幻島、飛船、極特別的礦物、星空、當地民族的服裝,每一項細節在萊特的畫面中展現出無比地真實又細緻,觀影時我們會知道這一部電影建構出虛幻的世界,但卻難以分辨真偽。
對於建構極度真實又虛幻的世界而言,動畫的運用也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核心,在《潘恩:航向夢幻島》中利用了兩大世界的元素來表達劇情,這類的呈現形式就像《哈利波特》系列作地儲思盆,透過獨具創意的動畫來完成情節地快速敘述。
《潘恩:航向夢幻島》使用年輪與河水來表達必須呈現的故事,年輪與河水兩項皆富含時間的概念,年輪乃樹木的壽命、河水能紀錄時間的變化。因此喬‧萊特於兩項動畫中,使用年輪不斷地擴張成長,再建立起角色口述中地情節,那是一場戰爭,陳述黑鬍子(休·傑克曼飾)的野心與貪婪。
年輪的擴張我們可以視為時間的推進,戰爭裡的角色皆精細地呈現年輪的質地,場景因樹木而顯得生硬,但生硬讓這段動畫相當真實,使我們能從畫面中感受到樹木地特性。在黑鬍子僅以頭部出現的部分,不僅讓猙獰地表情非常柔和之外,雙眼呈現出無神的木頭質地,在這段不到兩分鐘的情節,完全展現奇幻故事地真實與創意,動畫相當迷人。
在河水的部分利用了空氣在水中的水泡來代表人物,若年輪敘述地是場景,那水泡則呈現事件。河水的場景中完整呈現了打鬥場景,因此我們會看到所有的物件與人物的輪廓皆是由水泡構成,以沒有任何線條勾勒出輪廓,讓打鬥時的水泡一同飛舞的場景更是能夠說服我們《潘恩:航向夢幻島》地迷人特點。
同時《潘恩:航向夢幻島》還有一項相當重要的概念讓電影更加迷人又奇幻,當我們談完影像,就一定會提到聲音。配樂家約翰‧包威爾曾以《馴龍高手》入圍奧斯卡,而他的作品大多皆走向動畫電影或家庭電影為主,因此我們能從他的音樂中聽到大量奇幻元素,透過樂器與合唱的形式加注了電影奇幻地概念,使《潘恩:航向夢幻島》不僅影像驚奇,聲音更是讓電影奇幻地不著邊際,如果我們闔上雙眼似乎真得能利用配樂飛向夢幻島。
喬‧萊特影像與約翰‧包威爾地聲音,皆使《潘恩:航向夢幻島》虛幻地童話世界,完成了兩項主要的概念:迷人與驚奇。而大銀幕與杜比音效更是能夠突顯喬‧萊特影像與約翰‧包威爾的成功,使我們能在電影院好好享受如使迷人的童話世界。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
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這部拍攝手法真的令人為之一驚! 很多地方其實都有隱藏一些象徵性手法,動畫部分逼真且無違和感(除了叢林那隻鳥跟以晨曦為背景的時候)海盜船啟航時配上環繞音效真的能使觀眾有乘風破浪的感覺!
約翰‧包威爾在這部的音樂大多輕快,曲風有時高昂壯闊,有時輕柔低鳴,配上鏡頭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呢~
不過劇情方面稍嫌人物刻劃不深以及伏筆沒埋得很好,如果票房好應該會有第二部xD (說明hook怎麼跟pan翻臉)
我也很喜歡這部的配樂與拍攝手法,希望有續集
我覺得這部其實不錯,缺點可能是劇情吧,有點不順的感覺。
不太懂為什麼評價這麼差
本身是滿喜歡這部的,但看完確實覺得可以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