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漢:影評

總體評價(普通、傑出、精湛、完美):傑出

《賓漢》(Ben-Hur)這部電影對於許多觀眾來說就像一部講述歷史的史詩電影,但其實不止於此。因為1959年的《賓漢》(Ben-Hur)已不太能用一部電影來解釋,我們可能要以文學、社會、政治、歷史多項來解釋曠世巨作才貼近1959年的《賓漢》而2016的《賓漢》的製作背景其實也是依據1959年的版本。而在提默·貝克曼比托夫(Timur Bekmambetov)的執導下,使1959年的《賓漢》轉化成兄弟情誼的大型商業電影。若有看過1959年的版本,我不會建議將這兩個版本互相比較,而是將《賓漢》這個故事當作一個新的故事來看,其中浩瀚、壯闊的場面也確實反映出原作的龐大情懷。

其實大型商業電影有許多我們看不到的條件,不論是制式的拍攝流程,還是不成文的規定,都是我們從電影的銀幕中看不到的層面。但所有的大型商業電影都有一項先決條件:本身的故事一定有夠有魅力!觀眾必須要喜歡這個故事,倘若將一部獨立、藝術,喜歡的觀眾比較少的電影以大型商業電影的規格來製作,那其中的風險誰來負責?

獨立與藝術畢竟不是以商業為主要考量,因此2016年的《賓漢》大概也無法以1959年的《賓漢》方法來製作,由於當時商業電影還不太興盛,加上當時也並非家家戶戶都有電視來提高居家的影音娛樂,因此看一部電影就有多種因素,不同於現在多以娛樂為主。

竟然現在已經不是1959年,那重拍的《賓漢》應該也很難相像那個時代,但卻很符合現代。2016年的《賓漢》導演提默·貝克曼比托夫著重於兄弟情誼的敘述,這點也是相對不同於小說的部份,對於猶大(傑克‧休斯頓飾)與馬賽拉(托比·凱貝爾飾)他們之間的情誼,比想像中複雜,而這也是電影中所敘述地核心:仇恨、原諒。

一位猶太人貴族淪落成奴隸,為戰船划槳,故事也是從這點開始萌芽仇恨,仇恨是一種可怕的動力,帶你走過最痛苦的道路,身為奴隸的猶大抱持復仇的決心撐過被奴役的五年,但因戰船被毀,而開始海上漂泊,隨後才遇見賽戰馬車的賭徒。

嚴格來說兩位所推進的故事相對不同,其中以誤會展開箇中嫌隙,使這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背上不必要的仇恨,我們能透過《賓漢》這個故事察覺:原諒不來自放下,而是來自看清,當你將一件事,或一個環境甚至一個人看得清楚,其實你不會迷惘,反而更清楚自己該如何走。

2016年的《賓漢》的長度僅有兩小時四分,相較1959年的《賓漢》少了將近一個半小時的長度。卻也凸顯猶大與馬賽拉的矛盾關係,再利用這段關係來帶出仇恨與原諒的歷程,故事的核心已說明相當清楚,也說得傑出、壯闊。

圖片來源UIP

Join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