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人生】侏儸紀公園:奠定商業電影的代表作品

《侏儸紀公園》讓史蒂芬‧史匹柏成為一位知名的導演,使他能夠創造更多部經典的系列作,當中包括《侏儸紀公園》《大白鯊》等等,這些系列作都是史匹柏執導首部作品最為精彩,而後續的系列作品因為更換了導演,所有就沒有首部般地精彩,這讓多數觀眾都認同了史蒂芬‧史匹柏的畫面。

一位導演為首部曲電影創造出絕佳的完美分鏡,這固然是非常好的開始,但是這對後續的系列電影加上了一個難題,因為首部的精彩水準太高,所以要達到這一項水準其實就是一項大難題,更何況觀眾甚至希望你可以超越前作,因此對於接下續作的導演而言,可以說是困難重重。

並且史蒂芬‧史匹柏的《侏儸紀公園》我相信應該是多數導演都將崇拜的作品,因為史匹柏就是能抓住畫面的吸引力,他將電影中的橋段設計成令人敬佩,我們可以從他的畫面瞭解劇情。也讓我們非常好奇他怎麼會有這種創意,發揮在《侏儸紀公園》中。

《侏儸紀公園》根據著作改編,而原作同時也是編劇的邁克爾·克萊頓已經因癌症過世。但是他在《侏儸紀公園》編寫上,創下非常精湛的種種。每一個橋段都再再告訴我們: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劇本。因為克萊頓設計了多項恐龍攻擊人類的喬段,每一個橋段都是能足以代表電影的橋段。

他為每一項橋段都加注了非常好得懸疑、刺激、驚悚,所以每一隻恐龍都擁有一定的功能。將恐龍營造出反派並且如同主要角色們一樣重要,所以克萊頓加入了多項物種,包含草時性、肉食性,從中設計出能發揮恐龍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將恐龍成為一位角色,而不僅僅是因為劇情才加入的設定。

透過克萊頓的學識,使整個《侏儸紀公園》更貼近真實。克萊頓本來就讀哈佛醫學院,後來成為人類學教授。而之後才進入電影產業撰寫劇本。所以劇本中提到大量的專業術語,而大部分的生物相關知識都能夠從醫學獲得相關的概論,因此《侏儸紀公園》的劇本才會有一種專業的魅力。

克萊頓將劇本加入非常好的架構,並且每一個橋段都有非常完善的商業元素,讓恐龍的特性完整發揮的相當完善,但這是從劇本的角度來看,那如果從分鏡來切入的話──各位,準備進入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創意世界吧!

其實我們在看《侏儸紀公園》時,以我們現在的意識來看這一部電影,多少都會覺得這一部電腦動畫作得相當不真實。因為動畫的進步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動畫當然非常真實。而在1993年的電腦動畫不僅不像現在發達,技術昂貴,因此《侏儸紀公園》便使用了真人來扮恐龍。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省成本,依據當時的動畫技術,從電影的效果看起來,並不是相當好。我們不太需要仔細看,就能看出恐龍的不真實。因為恐龍的亮度與背景的亮度,可以說是完全不一樣,但當時的動畫技術已經是一種突破,而在雷龍那一段,經由史匹柏的分鏡,依舊令人感動無比。

《侏儸紀公園》這一部長達2個小時的電影,使用動畫的時間大概不到40分鐘,但是恐龍的出現的時間將近有80分鐘,所以另外的40分鐘就是使用真人去操作恐龍的服裝,而操作恐龍的那一位演員已經過世,他曾得過四座奧斯卡以視覺特效為主,他是:斯坦·溫斯頓。

史匹柏在《侏儸紀公園》多項分鏡設計,除了節省成本外還有一項相當重要的一點,史匹柏利用不同的物件來表達恐龍的逼近與威脅,卻不讓恐龍完整地出現在畫面裡,因為驚悚的呈現還是必須要有演員的詮釋才能創造出的恐懼,因此史匹柏便利用相當聰明的方法,就是以恐龍的視野看人類。

例如:樹叢、水杯、衝擊、叫聲,這些都是史匹柏運用的慨念,讓觀眾知道目前面對哪一種恐龍,再讓演員做出相對應的行為,其中廚房那一段,可以說是《侏儸紀公園》最具創意的橋段,因為這一段沒有使用動畫,用的是真人裝扮,使姊弟躲藏、逃竄於廚房中。

為了呈現緊張感,恐龍向玻璃吐氣,來表達接近。其實可以利用撞擊來表達。可是史匹柏卻利用霧氣來展現,這是其中一項創意,再來就是恐龍尋覓姊弟時,史匹柏只利用恐龍的雙腳,再讓姊弟從畫面走過。使人與恐龍在畫面上作不接觸的交叉,這也是《侏儸紀公園》另一項創新。

現在我們可以理解一位成功的商業導演是如何創作一部商業電影,而史蒂芬‧史匹柏將《侏儸紀公園》製作地獨具創意又相當節省成本,這對於往後的商業電影都是一部需要參考的代表作,而史蒂芬‧史匹柏在《侏儸紀公園》展現的創意,更加奠定他自己,也奠定許多商業電影的製作模式。

觀看其它影評或發現電影生活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

圖片來源

Join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