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俱樂部:影評

恐懼!這是最浩大征服!千萬不要禱告!因為禱言只會讓事情更加矛盾又複雜。神職人員的權威與代言如同天主地強迫,不論願意與否都再再顯示根深蒂固的罪惡不僅來自邊緣與底層。就像白領犯罪,貪婪、野心、暴虐皆顯示在被控制的傀儡,透過帕布羅‧拉瑞恩(Pablo Larraín)的控訴與批判,影像與聲音揭發了神職的病態,而《贖罪俱樂部》(THE CLUB)則是拉瑞恩調戲地紀錄:大口撕裂生肉,滿嘴鮮血地神職,因此不要禱告,不要讓天主更加矛盾又複雜。

南美洲的智利(República de Chile)在天主教信仰人數眾多的智利《贖罪俱樂部》確實讓人相當驚艷,因為不只是社會批判,而是非常細膩、碩大、尖銳地諷刺、強力的壓迫天主教神職人員所握有的權衡,就像是:龐大國家機器系統化的貪婪副產品衍生而出的寄生蟲,他們以神的高度與姿態,辯論你的行為,為此,你信的是天主還是他?

帕布羅‧拉瑞恩將神職人員刻劃成主宰,他們沒有人性、他們泯滅你的人性,因為『神認為光是好的,便將光從黑暗取出來』我們因此看見了光,我們擁有光,它照耀了我們的世界。聖言是故事的宗旨,神職人員賭博,神職人員同性戀、神職人員戀童癖,神職人員視若無睹『神認為光是好的,便將光從黑暗取出來』在近代電影史中,大概也只有帕布羅‧拉瑞恩的故事能以如此力道指控與批判,這種力道就像被眾人亂石砸死,頭破血流,猩紅地迸裂成為血泊。

帕布羅‧拉瑞恩非常擅長以細膩的黑色幽默,敘述一種不常見的常態,就像我們看見一種恐懼,隨時間徜徉,也逐漸習慣恐懼。當你開始不恐於暴行時,便能締造了巨大的陳述、揭漏,如同帕布羅‧拉瑞恩的筆觸。然而這一切在影像中都將幽默,同時嚴肅地檢視天主教,卻也令人好奇為何我們總能與權威共存?這點也從《贖罪俱樂部》透露出淡淡地暗示。

曾經以《向政府說不》(NO)展現高超灰暗敘述技巧地帕布羅‧拉瑞恩,這次會同了丹尼爾·比利亞洛沃斯(Daniel Villalobos)吉列爾莫·卡爾德龍(Guillermo Calderón)共同撰寫。在故事中夾帶文化,不論觸及或影響多少地區與民族,都將還原故事的本質,透過《贖罪俱樂部》使我們更加確定精彩的故事需要貼近文化,不論我們是否瞭解,甚至不曾聽過,如果將它放進故事裡,正是最堅固得架構。

《贖罪俱樂部》是非常傑出地解答,它解釋了罪孽的神職,或許是帕布羅‧拉瑞恩透過電影來復仇,他的答案顯示:寄生蟲應該擁承擔的後果與責任──他們必須背負、擁抱罪刑,那位於幼年就被強迫口交的男人,最後與神父與修女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他嚮往貼近神、他們照料他來讀罪,帕布羅‧拉瑞恩以此幽默地呼應『神認為光是好的,便將光從黑暗取出來』也是一種黑暗的圓滿。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

圖片來源前景娛樂

Join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