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電影史:揭發司法漏洞的《十二怒漢》

《十二怒漢》(12 Angry Men)為1957年美國黑白電影,其的特色之一為大部分時間都在相同場景(陪審團室)只有開始和結束時方用不同場景。隨後因反饋司法陋習、陪審團制度及其呈現方式完成了ˊ『文化、歷史、美學』的重要價值,而被選為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National Film Registry)典藏。故事改編自瑞吉諾·羅斯的電視影集,主要是根據羅斯擔任謀殺案陪審員時引發的靈感,

在二戰結束後不久的動盪的年代《十二怒漢》的出現引起極大的轟動,並獲得1958年奧斯卡金像獎(Academy Awards)最佳年度電影、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三項提名,卻可惜輸給聚焦二戰的《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若從悲觀的角度去想:國家的司法陋習沒有獲得顯著的改善,如此引起了觀眾的共鳴,電影中所提到負面情況,至今仍然能見到。

故事講述著關於一個12人陪審團的辯證討論過程,故事開始時,法官說:『經過漫長的審理程序已結束,這是一宗一級謀殺案,預謀殺人刑事訴訟案中,是刑責中最重的罪名。你們都聽過證詞,也明白法律條文規定,希望各位陪審員要好好釐清案件的真偽。本案已經有一個人死亡,而另一個人的生死掌握在你們手上。倘若你們可以提出合理的懷疑,無法證明被告有罪,基於合理懷疑,陪審團就應作出無罪認定;如果找不出合理懷疑,你們必須基於良知,判決被告有罪,你們的決定必須一致。如果你們判被告有罪,本庭將會對他施以嚴厲懲罰,最高的刑罰會是死刑,這是一項沉重的責任。』 12名陪審員開始退庭商議。電影非常深刻探討美國法律正義及陪審制,因此成為美國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電影之一,更並譽為影史上『最偉大的法庭情節、辯證推理劇情』

故《十二怒漢》曾三度改編成電影《十二怒漢》(1997)《12怒漢:大審叛》 (2007)同中國電影《十二公民》(2015)香港、大陸、日本都有話劇團表演本地化版本,可以說是突破東西方文化價值觀差異的一部相當重要的作品,並再度讓我們看到故事對人的影響。看完《十二怒漢》或許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會開始重視司法問題、思考法律本身的意義。

 

《十二怒漢》 導演:薛尼·盧梅 編劇:瑞吉諾·羅斯 演員:亨利·方達、李·科布 來源MGM
《十二怒漢》
導演:薛尼·盧梅
編劇:瑞吉諾·羅斯
演員:亨利·方達、李·科布
來源MGM

Join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