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白鯨傳奇:怒海之心》不是改編「白鯨記」那到底是改編什麼?

我們對於『白鯨記』(Moby-Dick)可能不太熟悉,但是這本小說在美國的地位就像『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都擁有相當龐大的影響力。然而『白鯨記』的故事確實與改編自同名書籍的『白鯨傳奇:怒海之心』(In the Heart of the Sea)雷同,既然如此,為何負責構思故事的阿曼達‧西維爾(Amanda Silver)里克·雅法(Rick Jaffa)查爾斯·萊維特(Charles Leavitt)不直接改編『白鯨記』

『白鯨記』聚焦在海上捕鯨業,一位名叫亞哈的船長,帶領裴龐德號捕鯨船與體船員,追捕一條叫做「莫比·迪克」(Moby Dick)的大白鯨的歷險過程。而『白鯨記』的原文正是「莫比·迪克」(Moby Dick)

『白鯨傳奇:怒海之心』則是講述『白鯨記』的作者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與一位曾參予捕鯨卻遭遇海難的老水手,在旁紀錄著他不願回意的落難過程。而赫爾曼·梅爾維爾則以他的所聽所聞,以及寫下的筆記為啟發,創作了影響美國非常深遠的『白鯨記』

因此『白鯨傳奇:怒海之心』一書其實是作者納撒尼爾·菲爾布里克(Nathaniel Philbrick)以現代的角度,從側面來敘述赫爾曼·梅爾維爾撰寫『白鯨記』的過程,因此我們也可以解釋成『白鯨傳奇:怒海之心』就像納撒尼爾·菲爾布里克為『白鯨記』下了一個相當精闢的註解。也因此於2000年榮獲國家圖書獎(非虛構小說類)由此可見『白鯨記』在美國的影響力。

『白鯨記』曾被多次改編電影,如果再度改編似乎難以突破轉化影像的極限,然而;轉化『白鯨傳奇:怒海之心』則相對新穎,若能改編一部註解也會讓電影顯得更加大膽,透過影像與聲音讓觀眾與讀者看見赫爾曼·梅爾維爾更是電影不可忽略的特點。

聚焦於海難的災難電影,我們不僅能夠看到經歷海難的各項種種,當然還有最主要的角色心境。災難電影的劇本難度便在於角色心境的分配,這是一項相當難以拿捏的比例,若主要角色過多而壓縮了配角的幅度,則可能顯現出災難似乎只有影響主要角色。

可是將所有角色的劇情分配太過平均,則會導致主要角色相當不突出,觀眾對於災難也較難以投射,而故事也可能因此而失焦,然而《白鯨傳奇:怒海之心》則是透過阿曼達‧西維爾、里克·雅法、查爾斯·萊維特共同構思情節,再由查爾斯·萊維特撰寫劇本。

如此的編制其優點則在於:三方能透過討論來擬定劇本的呈現,並能給予建議與制約故事的幅度,加上分工合作,從中來完成龐大故事轉變劇本的各項要求,因此《白鯨傳奇:怒海之心》的故事的精湛之處乃在每一個角色與情節都在互相牽動,使故事無比的動容,這可能是明顯的徵兆,若要改編龐大的故事使用小組的方式來改編原作,不僅能取出精華,於故事的呈現上更是一種精湛。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

圖片來源華納兄弟影業

Join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