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07惡魔四伏》分析商業電影不可或缺的原則

身為一位觀眾,對於選擇一部電影應該以什麼角度來進入電影院?這點其實不論如何解釋,都難以給予最理想的答覆,當電影來自主觀,他人便無法幫你決定你應該觀賞哪一部電影。假設:身邊有一位朋友大力地推薦你一定要看某部電影,並強烈地敘述成:『你一定要看這部電影,當你看完這部電影後,今年的其它電影都不用看了,你一定要相信我!如果沒有看這部電影,你可能會因此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千萬不要做傻事!』

即便我們受到如此龐大的推薦,但不代表我們的選擇會變少,只是其中一項選擇被放大。隔天,那位朋友詢問是否觀賞該部作品,結果你說:『由於另外一部電影看起來比較有趣……所以幫我一個忙,將所有利器、尖銳的物品收好,將門窗反鎖,如果我要外出你一定要陪我去,以防我割腕、跳樓、蓄意製造車禍,雖然沒有看那部電影,但我還不想死。』

透過上述的情節中也傳達出了兩種不同的電影,倘若我們將不看就可能結束生命的前者視為大型商業作品,再將看似有趣地後者視為成本相對不高,因為知名的電影工作者可能有趣的電影。從成本來看,大型商業電影擁有一定的優勢,透過特效或大量地動作場景推疊,吸引大量地觀眾,在各項需要資金來完成的場面,大型商業電影確實相對有更加優渥的空間。

由於動畫與特效的進步,加上更新放映技術,讓觀眾發現大銀幕中才能獲得的視覺感受,因此吸引觀眾回到電影院,同時將電影能觸及的市場擴大,當眾數成長,就能有效降低觀眾需支付的費用,而這種方式相對能提高收益、降低風險。

面對多數電影公司分化市場的形式下,到底該如何從激烈的競爭,領先其它作品獲得相當可觀的票房?好萊塢的電影由於遍布全球,若由華納兄弟(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二十世紀福斯(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環球影業(Universal Studios)派拉蒙(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索尼影業(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 Inc.)迪士尼(The Walt Disney Company)諸家擁有悠久歷史的電影公司經銷,則會快速地上映在各個區域,那眾數大小已不是最主要的關鍵。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觀眾能夠獲得的資訊太多,倘若無法在極短的時間使觀眾知道電影大綱與動機,將會影響購買意願,就像我們不太可能讓一位陌生人使用我們的時間聆聽一個我們完全不懂的始末,並購買自己都不理解的產品,對於無形的電影而言,這點更加重要。當觀眾觸摸不到實體,與產品連結也將大幅降低,因此在眾數夠大的情況下也就衍生出故事內容要求簡單、輕鬆、愉悅的原則。

例如《金牌特務》(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就是一部非常好的範例,故事的架構很清楚、清晰,使用了『亞瑟王』(King Arthur)的人物名稱來命名重要角色,各項情節雖帶些微的暴力,但大多數皆呈現相地當幽默。再加上以英國為藍本,透過頭部爆炸搭配『威風堂堂進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來宣揚英國文化,傳達愛國情操,這一幕的幽默似乎已抵擋不住,回顧《金牌特務》的感受──很少有電影能夠如此使我們愉悅又舒服。

然而《金牌特務》除了簡單、輕鬆、愉悅之外,與觀眾的聯繫也是不可忽略的特點,使用英國文化,觀眾易於投射,從中呼應自己與電影的關聯,而《007惡魔四伏》的關聯則在於悠久的歷史。詹姆士‧龐德讓人熟悉又陌生,因為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於1962年的電影《第七號情報員》(Dr.No)由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主演,而《007惡魔四伏》是第24部作品,也橫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

詹姆士‧龐德陪伴我們走到今天,能夠歷久不衰正是因為我們能不斷地與其呼應,當電影能連繫觀眾,便會紛紛地回到電影院去感受那令人愉悅地投射,這是商業電影相當重要的原則,比起陌生,我們更希望接受熟悉的作品。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

圖片來源索尼影業

Join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