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勝:影評──台灣電影開始逆轉

之前我在撰寫《痞子英雄:黎明再起》的影評中,我特別提出那是台灣電影歷史的一頁。當然,電影相當主觀,每位觀眾看到的都不同,對於電影的感受也會不同。

然而,不只是觀眾,就連媒體都有不好的評價,我想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媒體是否應該要無條件地推廣電影?

媒體會因片商的行銷活動,而利用不同的方式給予媒體,相對媒體也會回饋給片商,將電影以特定的形式使大家看見。面對台灣的消費意識:削價競爭、電視台收視群霸凌、導致許多電影工作者無法將故事推出,使大家看見。

當你是電影媒體,首先,你會受邀參與媒體試映會,媒體與片商互相交換資源,使產品有更好的佳績;然而卻有許多媒體的推廣形式,不知道要扛起資源交換的責任,為電影推廣。推廣並不是一昧地敘述電影有多好,而是寫出電影的核心,將電影工作者的宗旨活躍在你推廣得形式中,讓大家看到每部電影最想給與觀眾的特點,這是電影媒體的責任,他們是媒體而不是電影媒體。

我是電影個人媒體,當然也含括在電影媒體中,我相信讀者都知道我所推廣的概念,因為這是我想為電影做的事。我非常重視每一次試片機會,因為那是編劇人生的責任。影評寫了一年,讀者回應編劇人生的影評中立又不失專業,所以我的影評不用害怕影響觀影過程。

更何況是在台灣電影面臨強大文化侵略的現今,台灣電影更加需要中立又專業地評論,現在──台灣電影經不起輿論的打擊。

如果說每一部電影都有最大的特點,那我想這是一部在在講述撞球的電影。《逆轉勝》將我們帶回一種氣氛,我們都曾體驗過:高中下課後,一行人去打撞球。

從那氛圍中導入故事主軸,整部電影將劇情架構在相當簡單的故事裡,雖然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卻能看見編劇對於劇情的掌握,擁有高度的熟悉,並且已非常順暢的方式來帶進下一幕裡。

我想這是編劇在劇本的銜接之間,做出相當多的研究。因此,才會使我們以完全無斷續感來接受之後的劇情。

如果以理性的方式來思考劇本,我非常驚訝!因為除了魏德聖、蔡岳勳之外,那些電影的劇本完全無法躍上電影銀幕。然而《逆轉勝》在此向觀眾闡明:台灣的編劇絕不遜色,雖然我們的電視劇的劇情的確著實失望,但也因《逆轉勝》對台灣的編劇逆轉。

《逆轉勝》的另一項劇本特點:編劇將許多重要的分鐘中的對白,加以詮釋。在很多橋段中,我們會去猜測下一句台詞,那是我們享受電影的寫照,不論猜對與否,這項過程對你而言都是有價值的。

更何況在《逆轉勝》中編劇特別將所有我們會去猜測的對白,以襯托情緒加註劇情的方式轉換了詞面。那個時刻的感受是:看見與我們預期不一的對白,受到一種衝擊,那種衝擊會在心中緩緩湧起,很輕柔、很喜樂。也是一種簡單的滿足,有價值的感受。

同時第一次參與電影演出的溫尚翊,之前在知名樂團「五月天」與其他團員共同締造許多不斐的佳績。然而這次參與了《逆轉勝》的演出,他第一次演出便達成在音樂以外的成就,他詮釋主角這個重要職位,我真的必須要說:他為《逆轉勝》加上了一個很大的面向,這個面向使所有媒體,觀眾不斷的討論他,因為我們都被他演技的精采震懾了。

溫尚翊在詮釋這一位新角色,以非常鮮明的方式來敘述這個角色的心境,在劇本的種種設計中,使他能更加發揮他在角色上的種種特質。並且在其他演員的對戲與劇情前進時,每一個角色的細節、轉變他都有水準之上的表現,或許可以說:《逆轉勝》因溫尚翊的演技加了許多分。

在我們看完《天台》《大偉驢鰻》後我的確對台灣電影失望,但在《痞子英雄:黎明再起》與《逆轉勝》後我又再次重拾信心。或許,台灣的電影從這一刻逆轉勝。

Join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