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導演與電影導演有什麼不同?

《送子鳥》(Storks)的電影導演尼可拉斯·史托勒(Nicholas Stoller)與道格·斯威特蘭德(Doug Sweetland)而台灣配音版本的聲音導演康殿宏,我們能大致了解其差別在於前者針對電影的整體製作,而後者是依據角色的對白台詞,其唸唱的方法、節奏、聲音表情的多項控管。不過這樣說起來聲音導演的工作還是不太具體,那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同樣在《送子鳥》擔任小麗一角配音的詹雅菁,其廣為人知的配音作品是日本動畫『航海王』(ONE PIECE)的主角蒙其·D·魯夫。這是她第一次為電影配音,她提到:『比較緊張,也比較嚴格,有時候覺得自己已經表現不錯了,但康殿宏導演仍認為不行,情緒還要加強!』

聲音導演是一種相當專業的的人士,因為他會決定那位角色的樣貌。假設我們在路上看一位小女孩,當她過來跟你問路的時候,卻是相當粗獷又低沉的嗓音,並且還帶有鄉音──或許在現實中不太可能見到,但是聲音導演能夠選擇一位粗獷又低沉的配音員來配一個小女孩。

動畫電影中會使用到相當多的配音員來完成每一位角色的聲音,因此選擇配音員與怎麼配,就像一位導演選演員,並且告訴他應該怎麼演。所以不論哪一種導演,都會對角色有一定程度瞭解及想像。倘若以實際拍攝、配音的狀況來對比,則會是以下的情況:

當電影導演跟你說:這個角色來自台中,所以他的行為舉止比較熱情,但是不能太熱情,因為太熱情可能就是來自高雄或台南。

那聲音導演可能會跟你說:這個角色來自台中,所以他說話的時候會有台中的腔調,尾音可能會有『呦~』的語助詞,例如:『你要吃什麼呦?』

當電影導演跟你說:最後的神情,那個情緒,我希望再大一點、滿一點,這一個鏡頭要充滿角色的情緒,以及右手收回來的時候,輕一點、慢一點,這樣觀眾才會感受你正在告別。

那聲音導演可能會跟你說:最後的那一句,那個情緒,我希望再大一點、滿一點,這句的聲音表情必須更有張力!記住觀眾只能聽到你的聲音,因此必須更用力。以及,最後的兩個字,發音不夠標準,剛剛那一次的『永別』的永,你的鼻音不夠明顯,你將共鳴位置放在鼻腔當中;而不是前段,我們再試一次。

康殿宏導演本身也配過無數的作品,其中也包含《與龍共舞》中文版的史公子與《賭俠》的海珊,這次擔任《送子鳥》聲音導演,與多位經驗老到的配音員一起完成配音工作,而《送子鳥》的中文語音或許比英文語音更有味道。

圖片來源華納兄弟

Join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