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很龐大,但《間諜橋》很細膩

面對劇情,一直以來我有一項看法。我們時常聽到: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因此當一位編劇再看另外一位編劇所撰寫的劇本時,是否應相對注重編劇使用哪些劇本技巧?假設你與一位編劇進入電影院看電影,開演後他非常專心,不僅完全不顧慮週遭發生的瑣碎,甚至還告知身旁的人不要使用手機。

全程目不轉睛,連最後的工作人員名單、電影公司的動態圖像全部納入觀影過程,如此行為或許使你困或:為何要如此注重電影的旁支末節?然而編劇是一位電影工作者,電影工作者共同的默契便在於尊敬同為電影工作者的作品,就像藝術家會收藏另一位藝術家的作品一樣。

你們走在路上,身邊的那位編劇朋友,不斷地與你回顧:「我認為這部電影的劇本可以再更好,故事的主軸很明確,但是角色與角色間的連結卻稍嫌薄弱,雖然設計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對白,但是沒有幫助故事前進。並且劇情中有三次搶救貓的設計,我都感受不到那一隻貓有多危險,那要如何突顯出英雄?」

當你是一位觀眾卻要不斷地接受大量地劇本理論洗禮時,多少都還是會削弱你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即便完全不想理會身旁的那位編劇。然而《間諜橋》的劇本,若遇到上述的編劇──肯定能讓他驚艷到啞口無言,光是說出編劇陣容──那是保證,保證劇本絕對精采可期。

當我們提到柯恩兄弟,喬爾·柯恩與伊森·柯恩,那就一定會提到他們獲得奧斯卡的作品《險路勿近》及《冰血暴》這兩部雖然題材不同,但劇本上的調性則類同,乃偏向犯罪驚悚劇情類,柯恩兄弟相當擅長這類題材,但是《間諜橋》則是傳記歷史類,那是否應該擔心柯恩兄弟無法發揮應有的水準?

其實我們不需擔心,對於榮獲奧斯卡最佳劇本的編劇而言,除了他們的收費昂貴之外,再來就是令人懾服的創造力。故事不論原創或改編,都需要一位能夠將所情節與壯闊轉化成劇本工作者,因此編劇應該如何呈現劇情,完全依照撰劇本的角度而定,倘若是《間諜橋》劇本應該聚焦在哪一個項目?

透過預告,我們可以發現這是一步探討冷戰期間的人質故事,從中看到東德與西德的柏林圍牆的重現,以及冷戰時期的龐大又詭譎的氛圍,我們應該會看到戰爭下的浩大,戰場中的種種真實皆能讓《間諜橋》染上鮮血。然而柯恩兄弟完整地聚焦冷戰時期的國際揣測,蘇聯想壓迫東德、東德想擺脫蘇聯的壓迫並且與美國對談來躍升國際地位,給予西德一定的壓力。

我們會看到冷戰下的細膩,他們將事件裡以非常細膩地方式敘述,好似歷史不再冰冷,卻像我們在電影院的舒適沙發上,聽著那位從冷戰時走過得當事人循序漸進地敘述自己於歷史的動容。他們是柯恩兄弟、他門透過細膩呈現了《間諜橋》他們的文字在影像裡依舊擁有劇本的韻味。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

圖片來源二十世紀福斯

Join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