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愛的萬物論:感動的代名詞

我們對金馬的開獎的結果,沒有一次能使大家都能接受的,但如果是金馬觀麼電影,那倒是有許多好作品值得我們一再觀賞。如果就以金馬51的觀摩電影來說──每一部都是好作品。

《愛的萬物論》在眾多金馬觀摩電影中,我想這一部電影給我們相當易於體會。看看《星光雲寂》與《纏繞之蛇》再來看看《愛的萬物論》那應有該很明顯的差別。

一個想陳述女演員的心境、一個想控訴國家對於人民控制,而《愛的萬物論》則是訴說了一個很令人感動的故事。編劇帶我們回到英國物理學博士史蒂芬‧霍金的少年時期。

對於他得到漸凍人與婚姻的開始。而編劇相當注重在他漸凍人的部分,電影的開始便加入許多漸凍人的症狀。雖會覺得細節在劇情上的生硬,但我想這是為了讓我們進入故事的主軸,將原本的故事拿掉可能為冗贅部分。

編劇將霍金的最重要的部分敘述地相當精細,尤其是漸凍人的部分,編劇可說是頃力於霍金在漸凍人的特質。電影開演沒有多久便加入漸凍人的症狀,當下我們會覺得不順暢,事實上那些橋段看起來都沒有那麼舒服,但是我想如果不那麼作那麼會破壞後面的陳述,因此這可以說是《愛的萬物論》在劇情上的必要之惡。

我相當讚同編劇為顧全大局而捨棄掉觀眾對電影的感受,畢竟在一部電影有有狀況時,電影工作者能作的就只有:思考與執行去設法解決這些問題。然而,我們可以看到《愛的萬物論》作出對電影最好的決定,將電影導向了最好的面向,我們才會看到編劇眼中的霍金。

如果說霍金是不斷前進的人,就算有阻礙再大也不曾放棄的鬥士,我想這是編劇給我最直接的一句話。雖然這是由霍金的前妻撰寫她與霍金的相處過程,編劇或許呈現出完整的故事,但我想這是編劇知道劇本要如何寫才能導向觀眾最直接的感受。雖有些瑕疵,但我很喜歡這個劇本。

《愛的萬物論》的導演相當清楚劇本架構,也許是編劇與導演的默契。導演的分鏡設計,非常依賴於劇本的進行,但我完全看不出來是編劇還是導演那一方沒有方向而設計了完全偏妥一方的作品。則是編劇與導演很有默契地把《愛的萬物論》設計在完美共鳴點,使我們看到的每一幕都是畫面與劇情相戶交織而產生絕佳的電影感受。

尤其是導演在很多劇情上的節點都作到完整的段落結束,在每一個段落相較來說是完全不生硬,並且細膩的敘述了劇本上的細節。並且再利用大量地極特寫鏡頭來呈現出霍金的面部表情,並凸顯出漸凍人的症狀,使霍金整部電影都有著鮮明的意義。

本片主角演員:艾迪‧瑞德曼,在《愛的萬物論》中演出完整超越他已往的作品,在上一部知名作《悲慘世界》他讓我們知道:他是一位能演出音樂劇的演員,但在《愛的萬物論》他告訴我們:他是一位能呈現出角色的一切的演員。

艾迪‧瑞德曼完全抓住角色的核心,不斷地研究獲金本人。我們可以在《愛的萬物論》看見艾迪‧瑞德曼將霍金的行為、細節、心境全部展現在銀幕上。透過劇情的四個階段,艾迪‧瑞德曼不僅是演出更為嚴重的病情而是做出精彩的角色轉變,不僅完全不生硬同時能看見他入戲地深度。

《愛的萬物論》是一部能使所有人感動的電影,不僅僅是劇情、分鏡、演技乃至霍金本身的經歷。而《愛的萬物論》給我們的感動沒有單一過。我回想起來:感動都是劇情、分鏡、演技同時觸動了我們的感性,我想我們看完後──需要給我們自己一點時間,才能回到原本的自己。

觀看其它影評請點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

圖片來源狂熱球電影資訊網

Join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