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人生】鏡頭的語言怎麼說?來看看《浩劫重生》攝影師唐·伯吉斯的唇形

電影中,通常會認為導演是製作團隊中最高階的執行官,如果你是一位導演,不只是劃分鏡表,還要管理所有項目,包括預算控管、財務紀錄、器材管理、調度人力、指導演員。早期──確實是一位導演管理所有項目。導演制的運行下,讓導演的工作負荷量龐大到令人難以想像,同時也滋生出預算價值觀的不同。

例如:一位攝影師曾跟甲導演與乙導演合作過,甲導演認為注重畫面流暢性,要求攝影師以兩倍的時間來拍攝。乙導演強調畫面的美感,因此每一個分鏡耗費較多的時間設計,才開始拍攝。雖然電影本身的確是耗時、耗錢、耗人的產品,但導演制的預算控管將極有可能導致預算不夠的情況,因此,為了更有效的控管拍攝,便加入了製片的角色,使導演更能專心執導,將其它事項將給製片處理,分工更細後,製作也會順利許多。

電影的感受主要還是來自於一系列畫面、對白、戲劇,依據導演的藝術與創作,也就衍生出一種相當容易理解卻難以形容的語言。電影中涵蓋的語言非常多,不論是編劇、導演、演員都將透過巨型銀幕表達出自己,這些語言被記錄於影像中,分鏡更含括所有語言,而鏡頭語言則是其中一項。

而鏡頭語言可以概略視為拍攝手法,譬如:長鏡的運用方式、手持與否、蒙太奇多元切換、間場剪輯、推進、跟進、擠進。若單已拍攝而言:長鏡、蒙太奇、推進、跟進、擠進大約能拍出將近六成的電影,以此而言,每一部電影都會重覆,但是會因導演而不同,鏡頭的語言也跟著不同。

《浩劫重生》大約有六成都是長鏡,導演羅勃·辛密克斯為何要規劃一系列的長鏡來表達求生的種種?長鏡在拍攝上相當容易出錯,容錯率較低,並且出錯需要全部重來。而長鏡的性質就像一位演講人,將一段講稿以相當流暢又細膩的方式一氣呵成地說完,中間沒有換氣、沒有錯誤,流暢的演進。

雖然在製作上確實困難,但這就跟我們生活中會碰到特定的對話情況一樣,總會需要將一段話流暢地說完。當下的情況我們能夠很快速地反應自己需要說些什麼,腦中有源源不絕的聲音告訴我們該怎麼說,因此,導演便如同聲音,攝影師就是雙唇,必須沒有錯誤地敘述故事如何前進。

唐‧伯吉斯在《浩劫重生》攝影中非常成功,他相當卓越地切中羅勃·辛密克斯想要表達的聲音,每一段長鏡中,伯吉斯的唇形很清楚、很標準。使《浩劫重生》的長鏡泛上了寫實、孤寂的步調。不是長話短說,也不是短話長說而是長話慢說。如此的表達,也讓我們一步一步地思考,思考自己的未來與現在。

一位動人的演講者都有長話慢說的特質,電影當然也不例外。一部長話慢說的電影,便如同一個非常舒服的時刻,傾聽一位好友的歷程。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

圖片來源IMDB

Join the discussion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